濒临失传的灰雕 将现身晋江番仔楼“水车堵”
对灰雕进行着色。
东南网-晋江经济报7月23日讯(记者 董瑞婷 陈巧玲 实习生 倪桂敏 文/图)一篮子喂牛吃的稻草梗、海蛎壳碾磨的石灰、雕刻着山水花鸟的木模,再加上少许的红糖、糯米水,凭着这样简单的原材料,就可以做出濒临失传的灰雕工艺!
昨日,记者从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获悉,负责晋江安海蔡德练番仔楼迁建项目的古建专家、晋江市博物馆首任馆长黄世春正打算用以上那些传统的原材料,在番仔楼的“水车堵”上再现灰雕工艺。
缘起:
番仔楼“水车堵”遭过破坏
这两天,番仔楼的木作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79岁的黄世春却没有出现在五店市番仔楼的施工工地,而是“宅”在家中研究灰雕。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来到黄世春石狮的家中。走进其自建房的院子,迎面就看到有两名工人在大门外的走廊里忙碌着:一位大姐不停地用石臼捣碎稻草;另一位是43岁的柯建新,画画出身,正背对着我们在一块灰雕的模板上进行着色。
记者看到,柯建新脚边的一个茶叶礼盒里,放了近十根不到十厘米的小工具。“很多东西市面上买不到,只好自己做。”黄世春说,他抢救灰雕工艺的想法,源自蔡德练番仔楼的“水车堵”。上世纪50年代,番仔楼曾遭受过破坏,其原来的“水车堵”几乎被抹上了水泥,仅剩大门顶上的部分还留有灰雕的痕迹。
闽南人对“水车堵”并不陌生,其一般在闽南传统建筑的门顶和两面墙的上方,是条宽度二十多厘米的狭长水平带状“景观走廊”,除了有悬挑及止水的实用功能外,还有很多工匠还会在上面做灰雕、泥塑,或交趾陶艺,很具有装饰性。
“虽然费工时,但这也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濒临失传的灰雕工艺再次传承下去。”黄世春说,灰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早可追溯到唐朝的敦煌壁画,兴于宋代,盛于明代,清代技艺开始发生改变,近现代逐渐消失。
为了传承传统工艺,黄世春决定将灰雕做出来!
- 2012-07-20晋江五店市番仔楼复建完成近半 今起铺设木板
- 2012-07-11晋江五店市街区 安海番仔楼木作工程即将开始
- 2012-07-05一面墙千块砖 安海番仔楼门面砌砖工程完成过半
- 2012-07-04晋江五店市“出砖入石” 景观长廊现雏形(图)
- 2012-05-31汇聚晋江最具代表性的墙面 五店市打造景观长廊
- 2012-04-24蔡德练番仔楼原样复建 迁居晋江“五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