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从灰黑蓝到“我型我秀” 泉州百姓服装变奏曲

qz.fjsen.com 2012-10-29 09:22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随着社会发展,缝纫机器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陈起拓 宁佳 摄)

补衣服 从有破就补到有纪念价值才补

林爱珠阿姨在市区中山南路骑楼下缝补衣服已20多年。经过她缝补的衣服,少说有上万件。这些年泉州人着装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

1989年在骑楼下摆摊,林阿姨就开始接触各式各样的衣服。上世纪80年代,用来制作衣服的材质比较单调,一般都是麻纱、针织线、的确良等,衣服、裤子稍微有点破,都会拿去缝补,而那时缝补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便宜,破的面积比较小的一般就一两元,大一点的也才三五元。

“刚出来摆摊的那几年,一天缝补的衣服基本上都有10件左右,现在,一天能缝补三五件就不错了。”林阿姨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缝补衣服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但对补衣服的要求越来越高。上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颜色、材质的布料层出不穷,人们也开始关注衣服的外观了,不少人因为衣服缝补之后会留下“伤疤”,破了也不拿去缝补,真正前去缝补衣服的,大多是因为衣服贵重或者有纪念价值,很少是因为“节俭”来缝补衣服的。

林阿姨说,一个80来岁的老人家时不时拿些衣服给她补,大多是唐装被钩到了,或是皮衣袖口开缝。老人说,现在一年到头,孩子们孝顺的衣服少说也有一二十套。拿来补的这些衣服大多都有一定的意义,像是庆寿时孩子送的,搬新居时买来的,扔掉可惜,补完了又多挂在衣橱里。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