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泉州湿地 候鸟们“春天”的乐园(图)
黑翅鸢
孤独如影随形
仍然要说的是,孤独这个字眼,对候鸟来说,如影随形。
所谓“九九八十一难”,候鸟经历长途跋涉才能完成的一次迁徙,远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自由自在。这一路上,随时都充满着未卜的危险。来自人类的威胁,更是猝不及防,它们无法靠祖辈流淌在血液里的“经验”来躲避这一切。
在白沙沙场的人工养殖塘,我们曾在发现大群黑腹滨鹬的不远处,见到一只白鹭。它的一个翅膀始终耷拉着,血流不止,只能一步一步在水塘边踯躅。
它恐怕没救了。我们知道,鸟类迁徙的过程,也是能量不断消耗的过程,飞往目的地的途中,能量耗尽时,必须尽快找到合适的落脚点觅食,尽快补充体力,短暂停留后,再继续启程。可现在,它已经脱离了自己的家族,看上去是一只孤鸟,没有谁能帮它。
白沙沙场的看护人老刘记得,上世纪60年代,当他还十几岁时,常常能看到村民用鸟枪打一种个头非常大的水鸟。这种嘴巴下挂着一个大皮囊的鸟,被当地人称为“南方怣”。
“那鸟非常大,足有一人高,因为目标大,很好打。现在都见不着了。”泉州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林永源听了老刘的描述后,判断这种鸟是鹈鹕(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站里的统计数据,这十多年来,鹈鹕鸟在泉州还曾出现过,但如今确实已经非常罕见了。
连续很多天,我们反复在这一带游走。希望还能观测到另一濒危种黑脸琵鹭,据说它们也曾经在泉州“热闹”过,遗憾的是,截至发稿时,我们的希望还是落空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