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泉州湿地 候鸟们“春天”的乐园(图)
刚出生不久的小鹭鸟
鹭鸟搬家
鹭鸟热衷于“搬家”,在科学研究中是有“案底”的。相关调查显示,受自身生活习性“太邋遢、不注意卫生”等影响,鹭类变换营巢的间隔期,通常为四五年。
但在泉州市区桃花山,相关记录显示,自2000年左右以来,这里的鹭鸟,“搬家”却越来越频繁,迁巢的平均周期大约只有两三年。
老蔡在桃花山保护区当了多年护林员,他对此颇有感触。2002年春,当时,鹭鸟分别在狮山、小桃花山筑巢,他参与协助调查,1个月时间,他和同事分别在两个山头,观测到了3万多只鹭鸟,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竟有4000多只白鹭在同一个傍晚飞入小桃花山,场面十分震撼。可如今,这两个山头都已鲜见鹭鸟的身影。
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受到了人类的干扰与破坏。来自桃花山保护区管理处的调查数据,2002年时,鹭类在小桃花山繁殖地,巢穴一度超过3600个,但2006年,小桃花山建安息堂,人为活动加剧,在鹭类繁殖最盛的4月份(清明节前后),人类在周边大量燃放鞭炮,严重干扰了鸟类生活。
2007年,鹭鸟们迁到北山东南坡繁殖,目前,这是桃花山仅有的一处鹭鸟繁殖地。
难处的邻居
为什么宁可在桃花山各个山头“打游击”,也不肯放弃这里?
研究称,桃花山系毗邻洛阳江沿岸滩涂,群山阻挡了来自东、南、西三个方向的风,山上有茂密的马尾松、黑松和相思树,山坡附近没有村落,这种避风、隐蔽、安静、有广阔觅食地的地方,正是鹭鸟栖息和繁殖的极佳场所。
遗憾的是,人类却扮演了与鹭鸟难以相处的邻居角色。人类活动过度频繁、影响生态平衡的现象,经常发生。包括早年的多处大面积围垦——洛阳江口堤闸、乌屿南北两侧筑堤、蚶江至水头及晋江陈埭沿海围垦等。围垦减少了纳潮量,改变了流速和流向,最终导致淤积加快,原有湿地动物大量丧失;在水产养殖地施放农药,对大量生物也是灾难性的破坏;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入侵,占据了许多滩涂动物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