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组团来泉创业 探索运动员人生转型新模式
冠军的市场潜力巨大
这个“冠军创业团”的业务涉及服装、鞋帽、箱包、物流配送、文化创意设计及国内广告设计等。何中东说,冠军的市场潜力巨大,关键看怎么发掘,尤其是他们的品牌效应,体育名人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能将某种产品更直观、更突出地与其本人相联系,带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比如,张湘祥是奥运举重冠军,除了负责区域销售外,我们还考虑由其负责公司运动器械代言和管理,体现‘力量’;李珊珊是奥运体操冠军,可以负责服装代言和管理。每个冠军都可以加重其品牌的分量”。
知名运动员往往能带动一些高端市场,如高档订制手表,将冠军签名附于表上,仅这个项目,30多个冠军就可以撬动巨大的市场;通过创建专门农场,以运动员供应标准生产农产品。
冠军组团来泉,也有助于把冠军文化融入当地,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如果国内的试点成功了,一旦模式成熟,我们会考虑向国外拓展。带动冠军创业的全球化。”
2. 冠军创业成功的关键词
我国每年有数千名专业运动员退役,文化水平、社会经验是他们的软肋,但仍有一些人走出了精彩的人生。
从中国游泳项目奥运金牌零突破到参与创办的公司拟上市,庄泳用了21年。1992年巴塞罗那领奖台上的青涩姑娘,如今的身份是郁金香传媒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裁。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重金牌得主石智勇退役后,创立了一家体育科技公司,主要是互联网服务,提供体育锻炼的咨询和引导服务,跟他的专业也挂上钩,目前网站已经步入正轨。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冠军胡佳,退役后重返校园,主修工商管理专业。利用所学专业,胡佳有了自己的环保公司,他透露一开始只是投资,现在已开始正式接手整体运营。
综观这些成功转型的例子,不难看到其中的一些关键词——知名度、体育领域、学习专业。华侨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陈金龙认为,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他们参与创业,靠着知名度,与实体结合,前期成长会比较快。虽然冠军们运动技能高,但在文化修养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实际学历不足,应对社会的能力不足,具体到某个领域,后续发展就可能会有所欠缺,如何扬长避短,这是他们创业时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了,其本身具备的优势就会充分发挥,走向新的成功。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泉州办公室副主任王远能则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冠军都会有所建树的。“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不仅仅是给予社会贡献的大小,同时还在于社会能否记住你的贡献。拼搏不仅是赛场上的需要,同样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从这些成功转型商场的冠军身上可以看到,只要发挥拼搏的体育精神,找准定位,不断努力,优秀的运动员,不仅能在赛场上取得成功,在自主创业道路上同样也会有精彩表现。”泉州市体育局局长王家声说,“推动社会发展,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社会价值,这应该是冠军们最想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