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海内外乡亲回家团圆 来泉务工人员融入"泉州味"

qz.fjsen.com 2013-09-20 07:42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海内外泉籍乡亲回家团圆 来泉务工人员融入"泉州味"

今年中秋节,在泉州工作的英国人Mark和Jade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节日,他们在汉语老师Lyn的安排下,体验了一回自制月饼。(记者李凯龙 陈小阳 通讯员黄静琳 摄)

核心提示

海内外泉籍乡亲、外国友人、新泉州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像亲人一样聚首泉州话团圆。昨日,记者与他们共度多彩中秋,体验浓浓“泉州味”。

海内外泉籍乡亲回家团圆解思绪

本报讯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秋团圆的日子里,祖籍泉州的海内外乡亲纷纷回家与亲人团圆共赏明月,并共享家乡泉州荣获“东亚文化之都”的喜悦。

18日,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的500多名海内外颜氏乡亲,聚集在永春祥业科技园,参加永春县颜回文化研究交流协会成立暨永春颜氏联谊会活动,畅谈家乡发展,共叙乡情友情。(郑祖庵)

相关新闻>>>

来泉务工人员 过节融入“泉州味”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记者杨佳彬)昨日一大早,家住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肖女士来到菜市场,选购了番薯和槟榔芋等食品。从老家江西来泉州8年,她已习惯了本地风俗,过中秋一定要蒸番薯和芋头。走访中,记者注意到,“新泉州人”入乡随俗并不少见,而且过节的“泉州味”愈来愈浓。

昨日,记者在泉州市区南门菜市场走访发现,到市场购买番薯、芋头等中秋用品的市民中,除了操着地道泉州话的“老泉州人”外,也有不少操着外地口音的“新泉州人”。期间,记者遇见了肖女士,她手上提着选购的番薯和槟榔芋。肖女士笑着说,泉州过中秋要蒸番薯和芋头,因从江西来泉州已有8年时间,她们一家人已经习惯了这风俗。“晚上加点菜,邀请几个老乡一起品尝,再赏赏月,在泉州过中秋也很惬意。”肖女士笑着说。

在市区涂门街陈女士家,一大早,隔壁的邻居就过来学习制作芋饼。原来,陈女士隔壁住着安徽来的王先生一家人,得知陈女士要在中秋节这天做芋饼,王先生一大早就外出采购材料,并虚心地向陈女士讨教制作方法。“作为‘新泉州人’,除了感受泉州民俗文化外,我们也希望参与到泉州民俗生活中,让过节方式越来越‘泉州味’。”王先生笑着说。

“中秋月圆像明镜,照到四界光荧荧。街上有人博月饼,骰仔掷啊大细声。”这首歌诀生动地描述了中秋博饼的热闹场面。前天晚上,在市区北峰工业区工作的刘先生参加了公司举行的博饼,今年是他从老家湖北来泉州的第一年。首次接触博饼,令他十分兴奋,“氛围很好,同事们的感情在博饼中更进一步。”

来自贵州的吴先生在泉州已有5年时间。他告诉记者,自从第一次接触博饼后,他就喜欢上了。“博饼这个活动带有很浓的游戏色彩,每年我都会参加。”吴先生说,除了参加公司的博饼,每年中秋前后,老乡们都会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博饼,过一个有“泉州味”的中秋节。

责任编辑:谢玉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