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火长续中弘扬文化 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增色
探索建议一
强强联合——打造“宗教旅游一条街”
近年来,关于整合宗教旅游资源的思考,一直盘旋在市政协委员、泉州市道教协会会长林舟的脑海中。
在他《关于发展泉州古城宗教旅游的提案》中,一个大胆的想法被提出:打造一条具有古城宗教特色的宗教一条街。
更具体的思路是,把元妙观前的新府口至玉犀巷路段拓宽,改造成为大广场,在大广场下建造一个双层的地下停车场,东接南俊路承天寺、西接中山路泉南堂,把方圆一公里内的天后宫、关帝庙、清真寺、承天寺、元妙观、泉南堂、开元寺等,串点成链成面,便是不可多得的宗教旅游景区。
“当然要打造旅游目的地,关键还在于留客。”林舟说,“宗教一条街”的硬件设施,早有不错的底子。顺着他的手所指,记者从元妙观内的三楼办公楼朝外望去,看到的是近在眼前的鲤城大酒店,以及不远处的泉州酒店,这周边,还有华侨大厦、金星酒店。
在林舟看来,如果要打造“宗教一条街”,最需要补“短板”的硬件设施,应属停车场。记者通过网络搜索,也发现不少背包客、自由行游客,在关于泉州的旅游建议中,提到“泉州最古老的城区是鲤城区,大部分的古迹也集中在这里。由于道路狭窄,人车混行,游览泉州古城最好的交通方式是自行车或者步行。”为此,林舟设想,如果旅游大巴能够在景点停靠,带来的必是更大的人流量。他还提出:“我们可以学习西安、上海的做法,配套以小吃一条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等,形成热闹的夜市,进一步留客。”
探索建议二
“海陆”对话——取经“陆上丝绸之路”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远到犹太教的哭墙、柬埔寨的吴哥窟,近到浙江舟山的普济寺,都有一个共同点——宗教信众成为宗教旅游的重要组成。
虔诚的宗教信仰加之强烈的求知欲,会转化为多次旅游动机,为此,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资源的强强联合,有利于优势互补、降低成本,从而扩大市场占有额,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宗教旅游业的经济价值不容小觑。
随处可见的寺院、道观、教堂、雕艺、壁画,构筑起泉州不可多得的宗教旅游资源。不久前,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堀诚来泉参加“东亚文化与民俗、宗教”中日韩学术论坛,在走遍府文庙、关帝庙、开元寺等名胜古迹后提出:泉州可把东亚文化交流的重点,放在以宗教文化等为代表的“海上丝绸之路”上——这是泉州独特的文化,也是与东南亚各地有着紧密关联的文化。
无独有偶,市政协委员、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主任孙亚宏则从“陆上丝绸之路”发达的旅游产业中,获取到了灵感。
在他看来,“丝绸之路”不管是陆上还是海上,在国门开放、文化多元、宗教兼容上均有众多相似之处。如敦煌石窟中出现飞天彩绘壁画,泉州开元寺同样有之,只不过是以木雕形式出现;再如“丝路”城市中出现众多供穆斯林礼拜的清真寺,泉州同样也有。所以,泉州大可与陆上“丝路”城市深入交流,组织瓷塑、石雕、木雕艺术家等前往“佛教艺术殿堂”敦煌学习考察,“这对长期从事宗教题材创作与生产的惠安石雕业及德化瓷塑业来说,将能更好地汲取佛教传统艺术精华、提高雕塑技术及艺术创新能力,为创作更多更好、适合西亚审美观念的宗教艺术作品,为开发西亚的宗教文化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彼时,泉州因传入的多元宗教而造就兼容并蓄的城市个性,未来,“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名,若借“东亚文化之都”的东风,因宗教资源的整合再开发而芳名更盛,不失为一桩美事。
- 2013-10-14泉州市民网友畅想“东亚文化之都”生活新图景
- 2013-10-11泉州代表团赴韩国光州交流记:当光明之城遇见光之都
- 2013-10-10借文化产品将泉州推向世界 畅想“东亚文化之都”新机遇
- 2013-10-06畅想“东亚文化之都” 深挖历史内涵做强文化旅游
- 2013-10-05光影里的“东亚文化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