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百姓住房变迁记 从"忧其屋""有其屋"到"优其屋"
三个泉州人的住房变化
改造前的新门街老旧平房多,周围环境脏乱差。(黄百宁 摄)
曾经:一家六口挤在十几平方米单间
如今:三个人住“大三居”套房
讲述人:王先生
职业:国企员工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曾经流行一时的歌曲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今年56岁的王先生说,1977年,21岁的他刚参加工作,仍与父母、哥、弟、妹一家六口住在父亲单位的筒子楼,只有一个单间,仅十几平方米。楼上楼下住了8户人家,上厕所要步行十几分钟到外面的公厕,洗澡要到一楼的公共浴室,那时没有热水器,冬天洗澡需要烧热水提进浴室,而夏天则就着凉水洗澡。
王先生对筒子楼生活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挤”。1984年,28岁的他结婚了,那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被隔成了3间更小的房间,每间只能放下一张床。由于房间太小,家里来了客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站着聊天。
1992年,王先生花了2万多元买下单位的福利房,房子位于5层高单元楼的三层,二房一厅的格局,室内面积30多平方米。“房子是别人住过多年的二手房,但当时搬进去时,心里仍美极了。”王先生笑着说,搬家后,他们一家三口再也不用跑公厕,洗澡不再需要到公共浴室排队,有单独的厨房可以做饭,也终于拥有了6平方米的会客厅。
2002年,王先生家的单元楼被拆,他掏钱换了套更大的三居室,这是他人生中拥有的第一套毛坯房,总面积达到100平方米。2004年,王先生与妻女终于搬进了装修一新的新房,新房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新的电视、空调、冰箱……王先生感慨地说,从拥挤不堪、狭窄的筒子楼,到宽敞明亮的三房二厅套房,居住的环境与35年前相比可谓天差地别。
相关新闻
- 2012-10-30泉州家门口吃遍天下美食 "看侨光吃远芳"成记忆
- 2012-10-29从灰黑蓝到“我型我秀” 泉州百姓服装变奏曲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