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今年已立案3918起 4大诈骗心理各有破解招
3 诈骗心理
情义救助
●案例:“老同学”遇车祸 义气哥被骗2万
陈先生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说“猜猜我是谁”,陈先生听对方的口音,很像自己大学的同学,猜对方是“老同学”林某华。
“老同学”说出差经过泉州,两天后来看陈先生。一天后,陈先生接到电话,“老同学”称开车撞到人,对方要5万块钱私了,自己只有现金,向陈先生借2万元。跟“林某华”兄弟情深,陈先生立马答应借钱。“老同学”又说,自己银行卡忘带,就给了同行朋友的账号。
陈先生汇钱后,“老同学”又来电话,称被撞伤的家属索要1万元误工费,这时,陈先生察觉古怪,发现自己被骗了。
●分析:这类“情义救助”的电信诈骗,主要虚构亲人被绑架,亲友遭遇车祸、生病、抢救或嫖娼被抓、冒充QQ好友借钱,以及以赈灾名义冒充红十字会集资。
●破解:陈宗庆说,市民只要遇到不熟悉的人通过电话、短信和互联网索要钱财,都需要慎重警惕。可对银行账户进行信息查证,不要轻易向陌生人的银行账户汇款。
4 诈骗心理
特殊需求
●案例:手机定位老公行踪 女子试用被骗
黄女士怀疑丈夫有外遇,但没有证据,她在上网时,看到有个广告可以帮人做手机定位。黄女士便按照上面的电话拨打过去询问。
对方称,每次定位要收取200元。黄女士要求先付100元,让对方测定自己的手机号码位置,对方同意了。转了100元到对方的账户后,对方告诉黄女士的手机位置,黄女士一听就知道位置错了。
质问对方后,对方说机器发生故障,让她过2个小时再打电话。她再次打电话过去时,对方已关机,她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分析:网上交友、重金求子、购买窃听器或枪支、定位器等这类电信诈骗,属于“特殊需求”型诈骗。这类交易性的骗术,诈骗分子通常需要受骗者交付定金、预付款,然后销毁作案工具,不再出现。
●破解:警方总结提醒,市民只要做到不轻信来路不明的短信和电话,不随便泄露个人信息,不轻易转账汇款的“三不要”,一般即可抵御电信诈骗。如果无法判别是否为电信诈骗,可报警咨询。已经上当受骗的市民,也要及时报警,配合警方打击犯罪分子。
- 2012-11-20“官二代”设高薪模特骗局 在校女大学被骗4万元
- 2012-11-209年前伪造信用卡诈骗24.8万 妻子临产他入狱了
- 2012-11-20一条短信骗走15万 警方:遇可疑电话短信不轻信
- 2012-11-19“迷彩男”石狮街头向路人兜售“军用望远镜”
- 2012-11-18三名女子用“假元宝”设骗局 刚刚得手就落网
- 2012-11-17假尼姑四处招摇撞骗 逢屋没人便伸出“贼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