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名领军人才千万元筑巢 装备制造业集结精锐之师
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期待高素质人才队伍 (吴鹏飞 摄)
200万元采购一台自动化设备,4个月就可以交货上线。经过几轮技术设计对接,福建嘉诺阀门公司董事长江炜终于和国内一家知名设备厂家签下定制协议。“上次政府组织我们这批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去台湾考察,看到同行使用这套设备,劳动力节省三分之二,真是大开眼界!”作为从业数十年的高级工程师,江炜直言,泉州的装备制造业要取得长足发展,不仅需要设备更新,更需要脑袋更新。
像江炜一样,许多企业家感受着人才与产业互动演绎出的一幕幕新变化:去年,仅南安的装备制造业就实现规模产值183.1亿元,比增2.4%。产业逆势而上的背后,当地一支由31名领军人才、百名技术尖兵、上千名实用型人才组建的人才“精锐之师”正在快速集结。
□本报记者 邱和军 通讯员 蔡佳荣 侯锦超
一支31人的创新“指挥官”
7年前从福州来到泉州创业,如今江炜已经是一家响当当的阀门企业掌门人。不过,他更喜欢提及的是一个特殊身份:南安市31名装备制造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之一。这是一个特殊精英群体,全部是从当地机械制造、水暖阀门产业中遴选出来的科研高管和技术见长的老板,可以说是行业创新领域里“精锐之师”的“指挥官”团队。
“政府就是要做企业做不到的事情,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筑起一方人才高地。”南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林文礼介绍,从装备制造业切入,政府积极搭台,在每年1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的撬动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校等各方正在形成合力,尝试走出一条“项目化运作、品牌化经营”的新路子,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锻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就是迈出的重要一步。去年底,《南安市装备制造业领军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启动特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110计划”,首批确定培养的31名领军人才,可谓出类拔萃的“指挥官”。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善借外力的“指挥官”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柔性流动”、兼职等多种形式合作关系,提高了创新起点、缩短创新周期。“可以说我们没有一个自己的研发人员。”连续研制出多款行业领先的机床,成功机床董事长周泗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如果养一支20人的研发团队,每年工资至少要支付200万元,而将技术攻关项目委托给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校,每年只要六七十万元。
精彩沸点,持续不断。最近,在本地企业圈子里热议着这样一个话题:福州大学招收在职工程硕士86人,南安有21人通过全国统考被正式录取,成为录取人数最多的县级市。“难以吸引外面的硕士级人才,我们就整合资源,自己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人才。”业内人士介绍,由政府出面争取来的这个硕士班“含金量”极高,福州大学把研究生班教学点直接设在南安,每人最高可以申请由政府报销3万元学费。
- 2013-03-18晋江鞋服人才研修讨论 “人才”也要不断学习
- 2013-03-02泉州将打造民企人才聚集区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 2013-02-18泉州食品企业引进自动化设备 操作能手一才难求
- 2013-02-11泉州企业用工服务方案出炉 今年力争引进5万外来工
- 2013-01-29石狮推进人才强企工程 筹备组织企业赴省外揽才
- 2013-01-15政企联手打造人才高地 外来技术人才登老总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