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代寂寞中坚守百年 传承泉州木偶文化梦
江加走木偶头作品
【传承范本】之七传承
“孝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中庸》
泉州有一个执著的木偶头雕刻世家,一家五代人坚守和弘扬泉州传统文化,矢志不移地传承木偶头雕刻技艺和文化。令人感动的是,每一代人都是心甘情愿地选择这门寂寞行当。
这个雕刻世家,在泉州可谓闻名遐迩。第一代是开创者江金榜,第二代是被誉为“木偶之父”的江加走,第三代是江朝铉,第四代是江碧峰,第五代是江东林。
从清朝后期至今,趟过百余年光阴,每一代江家人不仅坚守父辈的旗帜,而且传承泉州木偶头雕刻文化。63岁的江碧峰,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木偶头雕刻艺术传承人,在他眼里,这样的执著既是对父辈尊敬的延续,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早报记者 张素萍 文/图
【名言解读】
儒家认为,为人子讲孝道就必须“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即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
孔子主张,对父母正确合理的意愿与事业,应支持和继承:“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要求子女除了物质上使父母生活有保障,精神上也要与父母保持一致,特别是父母过世后,继承父业并发扬光大,这是父母在世时对他们的尊敬的延续。
【记者手记】
传承,不限于事业
孔子认为,对父母正确合理的意愿与事业,应支持和继承。《弟子规》也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其实传承并非局限于“子承父业”(前提是合法合理的意愿和事业),也并非要求必须从事与父辈相同的工作或继承父辈留下来的事业,而是传承父辈正确的理念、意愿和价值观,比如母亲数十年身体力行的“勤俭节约”理念,比如父亲对文化对教育的重视。
●第1代 江金榜
世家开创人
雕木偶头也做家具漆画
国家级“非遗”项目木偶头雕刻艺术传承人江碧峰说,太爷爷江金榜生于1872年,既是农民又是雕刻神像、布袋戏木偶头的艺人,有时还兼事家具漆画。
江金榜边种田边雕刻,又因家境贫困,江加走读了几年私塾后,也加入种田兼雕刻的行列。
●第2代 江加走
家穷辍学
师承父业成“木偶之父”
由于家境清贫,江金榜的儿子江加走读过几年私塾后辍学,边种田边向父亲学习雕刻手艺。江加走11岁开始学艺,15岁就学会很多雕刻手艺,17岁因父亲眼力衰退不能工作,他开始继承父业。18岁那年,江金榜病逝,江加走坚强地挑起生活的担子,全面继承了父业。
江金榜生前创作了50多种木偶头,江加走在此基础上汲取、借鉴其他戏剧和民间艺术的精华,塑造出280多种木偶头形象。1920年春末夏初,江加走成功制作了《封神演义》全套木偶头像,自此声名大振,剧团和商人登门求木偶头者络绎不绝。
上世纪50年代,随着泉州木偶戏剧团到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演出,后来又到罗马尼亚参加国际木偶节,江加走的木偶头像遂名闻国内外,被国际友人誉为“木偶之父”。
- 2013-07-10美国木偶迷来晋看戏 晋江木偶剧团办专场演出
- 2013-07-01撑起掌中木偶 晋江小学生排演“武松打虎”
- 2013-06-18掌中“老戏”登上自家新舞台 晋江戏剧中心首演
- 2013-06-18提线木偶戏《赵氏孤儿》受热捧 高超技艺赢喝彩
- 2013-06-08香港演艺学院学生学艺 “木偶翻个身原来这么难”
- 2013-06-06《赵氏孤儿》榕城开演 木偶“活出”悲欢情仇
- 2013-05-31戏曲奇葩流传千年 古老的泉州提线木偶戏(图)
- 2013-05-30闽南文化大观园:古曲千年唱未休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