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改超”推行10年困难重重 农贸市场需求量仍较大
“农改超”推行10年困难重重 中心城区农贸市场需求量仍较大
平价蔬菜区的设置让生鲜超市在竞争中更具优势。图为市民在一超市挑选平价蔬菜。(张九强 摄)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从“农改超”到新建和改造社区菜市场,泉州在这两方面都曾进行过尝试和规划,但目前我市“农改超”改建成功范例还比较少,此前农贸市场的相关布局规划方案也有待落实。
□本报记者 王宇
困境
居民习惯逛菜市场
“农改超”成功范例少
据了解,2010年《泉州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布局专项规划说明书》中,2009年在规划区域内共有农贸市场42个,共有摊位数约4860个。其中鲤城区14个,丰泽区21个,洛江区2个,开发区5个。根据规划规定的农贸市场分类标准,其中包含中心农贸市场(综合市场)3个、社区农贸市场(肉菜市场)39个,暂时没有独立经营的农贸生鲜超市。市经贸委商贸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农改超”工作从2003年开始实施,但目前在中心城区,较为成功的“农改超”改建范例还比较少。
为什么?业内人士分析,比较适合进行“农改超”的农贸市场需要达到一些条件,比如市场配套设施落后、服务半径重叠、附近居民对该农贸市场需求下降等。同时,开展农贸市场“农改超”,前期还需要完成相关农贸市场的布局规划、商户安置等工作。
记者了解到,市区龙宫菜市场曾经尝试“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的经营模式。然而最终,生鲜超市逐渐消失,被销售电脑产品的商场所替代。业内人士分析,附近居民似乎更习惯逛农贸市场。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