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探秘惠女服饰起源 是唐时遗风还是疍民风情?

qz.fjsen.com 2013-07-26 10:37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惠女的龙凤钗疑似传自疍民

传承与改变

首饰篇

告别繁琐,追寻简单之美

现今我们所指的惠女服饰,主要包括净峰小岞和崇武山霞当地服饰两种类型,因此在这里,我们也按这两种类型分开进行介绍。

[净峰小岞]

清末至20世纪20年代 已婚和未婚者的发型有严格区别。未婚的蓄全发,分三股编成单长辫,扎上红或黑绒线。结婚时及婚后的发型有盛装与便装之分。盛装发型又叫“大头髻”,其形状像“埔缀”(竹制蒸具)。大头髻的首饰,先沿“髻塞”周围插上64支“骨架”,在其两边及上方分别盛饰摇鼓、花垂、刀、戟、孔雀尾、杖针等。除杖针外,其余各种饰物都是左右成双对称插上。在脑后“髻塞”的下延,则饰以一排银铃。“髻塞”中央遍缀各种碎插。左右两耳各挂一个大耳环。至此,一个大髻才算大功告成。

轻便发型叫“贝只髻”,其梳理过程与“大头髻”略同。“贝只”的首饰分布,最重要的是插在头顶中央的近藤架的两根“白骨”(牛骨制成,长6—7寸,上宽1寸,下段逐渐收尖)。其上端各系一条银链,向后拉延,系于“贝只”发棒的末端。其他头饰有髻边牌、银角牌及有各式图案的小件银质碎插,如梅花、国旗、万字等。两耳则挂上钩形的小耳环,配以有高级刺绣的“巾仔”围盖起来,以陪衬“贝只”;“巾仔”又用五条“羽带”配在上沿,增加美观。

20世纪30至40年代 盛装发型已由“大头髻”改为“圆头”、“双髻头”和“螺棕头”。“圆头”的梳理过程比“大头髻”简单得多,既去掉“猪仔架”,又减少繁重饰物,深得妇女欢迎。“双髻头”是介乎“大头髻”和“圆头”之间的过渡期发型,并掺杂在“圆头”和“贝只”之间很久。其形制和饰物是取“贝只”的前段和“圆头”的后段结合起来梳理的。至后期有“螺棕头”出现,但影响不大。

20世纪50至80年代 “圆头”或“双髻头”是主流发型。头饰比盛装时简单得多,滚边衣服也逐渐敛迹。1950年,妇女进夜校,接收政治思想教育,进步的青年妇女都自动剪发或编双长辫。各村还举办了数次集体结婚仪式,新娘出门时不再坐花轿。婚后的青年妇女都改梳“螺棕头”。前代的绣花巾仔仍被沿用,但花纹已去了繁复而较简单朴素。中年以上妇女仍旧梳“圆头”或“双髻头”;年老的,则梳假头。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