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惠女服饰起源 是唐时遗风还是疍民风情?
惠女文化传播很广,摄影家们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陈英杰 摄)
观点三
修建水库,劳作需要而修改服饰
■依据:斗笠
■讲解人:许黎玲(惠安县博物馆馆长)
谈到惠女服饰起源,曾有一个推断说其出现于清末时期,而后因为随着时代需求变更,惠女的服饰经过各代人的修改,才形成了如今这般独特的形态。
在惠安县博物馆的惠女服饰展厅中,仍存有一件清代时期的惠女服饰,其用色以黑色为主,布料质地十分粗糙,衣服的长度也与如今的样子大有不同,在翻阅资料后,我才发现,原来早期的惠安女所穿上衣十分长,甚至长至大腿部,其制作也大多由妇女自己编制粗布裁剪而成,而后为了方便在滩涂上工作,女子们才将衣服改制成短至肚脐位置的短衫,也才形成了现在短款的惠安女上衣。
旧时,惠东地区的女子在节庆之日,必定会梳上插满各式发饰的“大头”造型,其所呈现的宽度之大,几乎会让女子无法轻松走出闺房,唯有手扶住头,侧身挪步,才得勉强通过房门。由于“大头”的梳理繁琐复杂,因此平时为了劳作方便节省时间,惠东女子们只会梳上简单的小头,即将头发扎成团绑于后脑,再扎上黑纱头巾,而在此时除了头巾,并无其他遮盖物出现在惠女服饰中。
直至1958年,为了修建水库,高强度的劳动和泥泞中作业的特点,促使惠女们开始改良服装。她们把衣袖和裤腿改短。而由于惠安一带日晒较多,海风又大,为了阻挡阳光,妇女们将容易吸热的黑头巾摘下,换上了既美观又能遮风防晒的花布头巾包裹住头部。
如今常见的黄色斗笠,也因能遮风挡雨,也在同一年第一次被添加进传统的惠女服饰中,并一直沿袭至今,而由于长期的劳作,飞沙走石的工作环境,渐渐将原本崭新的衣服磨破,为了节省开支,手巧的惠安女们便在缝补过程中更新了许多衣服样式,由此,也在传统服装上出现了一些彩色补丁的装饰。
- 2013-07-2580后惠女开客栈展示风土人情 推广家庭旅馆带动旅游
- 2013-05-18《惠女阿芳》亮相沙龙 通过漫画传承闽南文化
- 2012-10-28泉州多种元素惊艳文博会 吸引摄友镜头成焦点
- 2012-08-26惠女精神穿“新衣” 服饰变迁露肚脐意外成特色
- 2012-07-0520位惠女造林护林40余载 荒滩筑起“绿色长城”
- 2011-12-22老人收藏百年惠女服饰 从清末至今各个时期都有
- 2011-10-26崇武老裁缝钟情惠女服饰 入行40年传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