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探秘惠女服饰起源 是唐时遗风还是疍民风情?

qz.fjsen.com 2013-07-26 10:37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惠女文化传播很广,摄影家们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陈英杰 摄)

观点三

修建水库,劳作需要而修改服饰

■依据:斗笠

■讲解人:许黎玲(惠安县博物馆馆长)

谈到惠女服饰起源,曾有一个推断说其出现于清末时期,而后因为随着时代需求变更,惠女的服饰经过各代人的修改,才形成了如今这般独特的形态。

在惠安县博物馆的惠女服饰展厅中,仍存有一件清代时期的惠女服饰,其用色以黑色为主,布料质地十分粗糙,衣服的长度也与如今的样子大有不同,在翻阅资料后,我才发现,原来早期的惠安女所穿上衣十分长,甚至长至大腿部,其制作也大多由妇女自己编制粗布裁剪而成,而后为了方便在滩涂上工作,女子们才将衣服改制成短至肚脐位置的短衫,也才形成了现在短款的惠安女上衣。

旧时,惠东地区的女子在节庆之日,必定会梳上插满各式发饰的“大头”造型,其所呈现的宽度之大,几乎会让女子无法轻松走出闺房,唯有手扶住头,侧身挪步,才得勉强通过房门。由于“大头”的梳理繁琐复杂,因此平时为了劳作方便节省时间,惠东女子们只会梳上简单的小头,即将头发扎成团绑于后脑,再扎上黑纱头巾,而在此时除了头巾,并无其他遮盖物出现在惠女服饰中。

直至1958年,为了修建水库,高强度的劳动和泥泞中作业的特点,促使惠女们开始改良服装。她们把衣袖和裤腿改短。而由于惠安一带日晒较多,海风又大,为了阻挡阳光,妇女们将容易吸热的黑头巾摘下,换上了既美观又能遮风防晒的花布头巾包裹住头部。

如今常见的黄色斗笠,也因能遮风挡雨,也在同一年第一次被添加进传统的惠女服饰中,并一直沿袭至今,而由于长期的劳作,飞沙走石的工作环境,渐渐将原本崭新的衣服磨破,为了节省开支,手巧的惠安女们便在缝补过程中更新了许多衣服样式,由此,也在传统服装上出现了一些彩色补丁的装饰。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