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制造业引领“蓝色泉州”崛起
向大洋深处挺进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调整海洋捕捞结构,大力发展大洋性远洋渔业为主、过洋性远洋渔业为辅的远洋渔业,已成为关系到泉州海洋渔业发展后劲的关键。
从近海迈向大洋深处
与围头走工厂化养殖不同的道路,晋江另一个著名渔港深沪一直在力图从近海捕捞走向远洋捕捞,向公海寻求发展空间。
“刚开始我们用的是拖网渔船,船长只有20多米,再后来是灯光围网渔船,到现在是大型新型灯光围网钢质渔船。而捕鱼海域也从台湾海峡扩展到千里之外的东海和南海。”深沪人老施是当地一名老渔民,谈起过去30年渔船尺寸和技术的变化,颇有感触。今年,老施所在的船队,又添购了2艘造价达千万元的大型渔船,达到了6艘之多,正式向大洋捕捞进军。
在惠安、石狮等地,嗅觉敏锐的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同样早已开始了对远洋捕捞的前期准备。崇武永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正在新建4艘600吨、1500千瓦钢质远洋渔船,准备打造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远洋船队。这家公司负责人透露,他们已于今年4月获得农业部远洋渔业捕捞资质,一旦定制的渔船交付,将开赴远洋到大洋捕鱼。
据统计,目前泉州共有海洋捕捞渔船5987多艘,总吨位23万吨,其中44.11千瓦以上的中型渔船1700多艘,近年来引进台湾技术建造60艘单船有囊围网渔船(俗称“三脚虎”),产能有很大提高,最高单航次产量达到250吨。“这种新船长一般在50米左右、宽在10米左右,总吨位在500吨以上,船上配有先进的捕捞机器和制冷设备,既可减少作业人数又适应远航捕捞,使泉州渔民的作业海域北至钓鱼岛外海,南至南海的东沙渔场。”
参与国际渔业 资源分配
然而,这还不是真正的远洋捕捞,据悉,目前泉州还没有真正的远洋捕捞船队。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士说,更为富饶的太平洋、大西洋深处还见不到泉州的大型渔船,而这需要更大更先进的渔船,投资之大不是一般渔民所能承受的。
“事实上,随着近海资源的日渐匮乏,捕捞业逐步形成以外海、远洋为主的生产格局,发展远洋捕捞也是本地渔业经济未来的走向之一。”深沪镇渔业协会秘书长陈文伟对记者说。
上述报告也建议,泉州市政府牵头组织到福州市调研,学习福州发展远洋捕捞的经验,同时希望泉州市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探索远洋捕捞发展的新路子。
“这几年,我们一直积极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渔民发展远洋渔业,推进远洋渔船由小型化向大型化转变,作业渔场由过洋性向大洋性转变,作业方式由单一拖网向拖、钓结合转变,拓展渔民生产空间,在外设立生产基地或资产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国外开展合作,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分配。”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有关人士总结说。
- 2012-09-12困境中谋转型发展 泉州船厂或进军海油平台建造
- 2012-09-07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来晋江调研海洋经济及整治
- 2012-09-04晋江出台措施打造蓝色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 2012-09-02晋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九条措施打开新局面
- 2012-09-01晋江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召开 做强“蓝色经济”
- 2012-09-01科技创新海洋经济旅游产业 为晋江发展注入动力